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一集《千里山河图》,穿越900多年回到北宋
以前读《封神演义》,以为内里最厉害的宝物不是打神鞭、不是斩仙飞刀、不是诛仙剑阵,而是一张图——《山河社稷图》。山河社稷图是女娲的法宝,应有尽有,鬼神莫测,用现代科幻理论来解释,相当于是个平行宇宙,图中人物不知不觉就着了道儿,作茧自缚。《山河社稷图》是演义虚构的,现实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幅神图——《千里山河图》。说它是神图,不仅它是宋朝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作,除了艺术成就,它还能领导我们走进900多年前的谁人世界,明白到北宋后期的自然、社会、政治等种种风貌。
当你站在这幅长达1.19米的长卷之前,闲步其中,能体会到别样的风味,好像梦回大宋。现在,让我们将它徐徐展开,随之走进另一个平行世界——北宋。(请横版寓目)神秘消失的少年900多年的北宋,政和二年(1112年),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正在室内挥汗泼墨,他眼前是一幅长达近12米的整幅绢布,眼前所使用的颜料,是用珍贵的孔雀石、绿松石、蓝宝石等研磨成粉末得来,获取不易且价钱昂贵。
种种细节讲明,这样的排场,不能是一般人家所能蒙受,这名少年肯定非富即贵。其实,少年只是普通少年,并没有豪富大贵,只是他现在的身份异于凡人。
少年现在身处皇宫大内的文书库里,他现在正在完成的,是一幅日后将名看重史的作品。随着太监们一声声尖锐悠长的喊声:“皇上驾到”,少年心下一惊,急遽停笔,拭汗整衣,垂首低目,准备迎接万岁爷的到来。吱呀呀,库门已开,太监们在门旁侍立,跨进门来的人物身穿云龙纹绛色纱袍,头戴通天冠,腰束金玉带,面皮白皙,脸阔额方,正是当朝天子、大宋官家、后世庙号徽宗的赵佶。
坦然蒙受少年的三拜九叩,赵佶却快快当当赶到画案前,仔细研赏,围着十来米的绢布走了好几圈,脸色忽而舒展,忽而整肃。赵佶嗜好丹青书法天下闻名,少年名叫王希孟,10明年起就进入官府的画学学习绘画,此时他正在绘制的,是一幅绢本长卷。赵佶对自己亲自开创的画学很是在意,时常亲自驾幸。
王希孟在这里作画,也是他亲自批准,并不时过来指点,作为大艺术家,赵佶的丹青手笔那是无需多说的。天子日理万机,赵佶却独钟丹青,指点了王希孟许久,他才满足离去,留下少年仍旧挥毫作画。
王希孟时年十八岁,他此前已在画学学习了多年。说到画学,它与画院差别,画院相当于书画研究所,招收的都是成名的画家。在历史上,后蜀蜀主孟昶、宋徽宗赵佶、明宣宗朱瞻基等等天子都曾经开办宫廷画院。
画学则差别,这是在崇宁三年(1104年),宋徽宗建立的专门造就绘画专业学生的学校,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美术专科学校 ,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泛起的皇家绘画学校,校史23年,直到见证了北宋的死亡。宋徽宗开办画学,最大原因固然是他对艺术的痴迷,不外这样一所美术学校它之所以能建立,还得往上追溯到北宋开国天子身上。众所周知,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武将身世,陈桥叛乱黄袍加身当上了天子。
武人身世的赵匡胤登位后上演了一出“杯酒释兵权”,排除了昔日老兄弟们的兵权,今后宋朝确立了自己的治国方略——“偃武扬文,文治天下”。文治的思想下,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国家在成人科举的制度上又设立了童子科,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好好念书,不要总想着舞枪弄棒。所以宋朝也泛起了许多神童,好比黄庭坚七岁会作诗,苏轼十岁就能指点山河,最小的神童来自福建,是三岁的蔡伯希,缔造了中童子科的年事记载,宋真宗亲自给他赐诗:“七闽山水多才俊,三岁奇童出盛时。
”到了宋徽宗这儿,越发重视神童,他公布文件,下旨:自今应于乡村都会教童稚令,经州县自陈,赴所在学试义一道,文理不背义理者,听之。上书及党人不在此限,违者以违制论。——《乡村都会教诲童稚令》。
宋徽宗又是个大画家,对神童的喜好也从科举延伸到了绘画上,他建设书学造就科举神童,也建设画学造就绘画神童。所以,画学能建立,跟宋朝以文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分不开。
理想归理想,不管是书学还是画学,没有真金白银做支撑,理想也是实现不了的,否则也不会有明末崇祯裁撤驿站,李自成失业的故事了。恰好,宋朝又是个有钱的朝代。宋朝的富庶世所公认,应该不用再多加篇幅详细说明。
仅仅拿开封城来说,到了12世纪初的时候,人口已经到达137万。相比之下,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同时期只有30万人,伦敦到了12世纪末也只有4万多人,已经是不列颠诸岛最大的都会和整个西北欧的首要商业中心。人口越多,经济体量越大,经济流通量也越大,人口足以说明问题,钱对赵佶是不成问题的,他所开办的画学,位置就在开封最富贵地段的四周龙津桥东南国子监里,画学在这富贵宝地,又让王希孟这样的学生开拓了视野,这些都市反映到他的作品里。
除了物质条件,还要有精神财富,这方面宋朝也不缺。政和三年,厥后著名的圣人朱熹自己也还是个孩子,不外在他之前,已经有了北宋二程:程颢、程颐。二程也是理学家,他们的主张是“格物致知”。《二程遗书》:“学者不必远求,近取诸身,只明天理”。
格物致知有许多种解释,包罗着哲学思想,这些方面与我要说的关连不大,仅仅就绘画来说,其时兴盛的是讨论画理的民风,它代表着写实:“先观其气象,后定其去就,次根其意,终求其理,此乃定画之钤键。”宫廷画家的方法就是从外而内展现工具的理,所以写实是绘画要求。好了,有经济基础了,有学习条件了,有思想指导了,事情就好办了。再说回王希孟。
画学学习竣事后,王希孟却并没有如愿进入高一级的画院谋得一职,他被摆设到文书库,这是个保管各种书籍、文件的机构,对于陶醉丹青的王希孟来说,这不是他想要的效果。王希孟并不灰心,他相信努力一定能感动上天,赵佶以为他是个可造之材,也不惜亲自指导,教授他技法。不到半年,王希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,把它进献给徽宗,赵佶以为他进步很大,对他表现赞许。
“昔在画学为生徒 ,召入禁中文书库,数以画献,未甚工。上知其性可教,遂诲谕之,亲授其法,不逾半岁,乃以此图进。上嘉之”。
根据剧本生长,获得官家赞许,怎么也能进入画院了。离奇的是,王希孟此人就此消失了。消失了的意思是失去纪录了,可以明白为他跟历史失联了,今后既不知道去向,更没有其他作品,《千里山河图》就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。
直到五六百年后,有书画著录称 “有王希孟者”,随后大家都延续此说,今天的绘画史上也是如此。不外这个说法,现在也另有争议,所以这个“王希孟”到底是不是蔡京题跋里的希孟,也无法百分百确定,这位神奇的少年,留下了这样一幅旷世绝作,就此消失得杳无踪影。
他在后人的影象里没有老去,永远定格在了18岁。王希孟最终还是没能进入画院,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。斗转星移,近千年后,他的作品逐渐得以封神。
出“色”的《千里山河图》王希孟消失了,《千里山河图》存世了,流传到现在,它有多火呢,在深受接待的央视综艺节目《国家宝藏》里,第一季第一期,故宫博物院固然是义不容辞,它选出了三件国宝,其中之一就是《千里山河图》,它的守护人是李晨。《千里山河图》也当得起这个待遇,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,是一幅纵51.5cm,横1191.5cm的长卷,它的面积比《清明上河图》要大上四倍,是最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卷,也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作品。
首先,从绘画技巧来看,它正如上文所说,体现出了北宋宫廷画刻意写实、状物精微的手法。它全卷里绘制了50多座山峰、20余座山峦和20来座山岗和数十面坡、滩及大片水域,其间散落的修建有 399 栋屋宇,25座亭台,塔、坛各1座,水上另有11 座桥、96条船,画中的生灵是368小我私家、13头牲畜、2只鹤另有3群飞鸟。就画山而言,画中展示了峰、陵、峦、岭、岫、岩、嵩、峤、岑、岯、岌、峘、岗、坡、巅、嶂、崖、磐、岵、垓、崔嵬、砠、阜、垅、谷、壑等差别类型的山体,没有观点化的毛病。
画中元素不止是多,而且细。它描绘的是初夏时节的季节,相比庞大的画幅,画中人物都很微小,如同蚂蚁一般,但姿态、身份、衣冠都各不相同,清晰可辨,这是北宋的微画人物功夫,赵佶本人就是此中妙手,他的《梦游化城图》内里“人物如半小指,累数千人”,获得他指导的王希孟,学得惟妙惟肖。
然后就要讲到青绿山水。青绿山水差别于水墨山水,它是以用矿物质石青、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。绘画又称为丹青,丹指丹砂,青就是青雘,它们都是矿石颜料,不易褪色,比植物性颜料生存时间更长。
北宋的青绿山水,被认为是从唐朝的设色山水上生长而来。宋徽宗想要在自己的宫廷画院里生长自己的特色,要在唐朝设色的基础上举行改良,形成北宋的大青绿山水,王希孟这幅画,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。这幅画使用的是石青、石绿等矿物色画出远方的山峰,它不是用颜料直接上色,是使用的晕染法,从上到下举行着色,经由重复晕染显现出条理感,形成对比。
好比山腹和山坳等相对较暗的部门,用花青等植物色举行层层渲染,色彩鲜明。树干用赭石、墨先画出,再勇石绿色点出树叶,有些树则是整颗直接画出,这样植被就越发富厚。天空的处置惩罚是用渲染法,从上到下用墨渲染出天空颜色,然后用苦绿色渲染远天近水,虚虚实实,色泽醒目。
王希孟还用皴法取代原来线演的技法。皴法是是体现山石﹑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一种技法。它的泛起是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,同样是个漫长演进的历程,到了两宋,就是皴法生长和定型的巅峰时期。
王希孟在青绿山水中加以应用,色彩脱离了线条的限制,组合越发自由,这种技法也对后世发生庞大影响。王希孟笔下的青绿二色交替使用,通常是山脚用石绿,半山腰往上用石青,在画面里泛起并列关系。
他又并非一味青绿到底,在未染青绿之处留出绢的底色,以显透气和空灵,在其上略作皴擦,条理越发明白。从微画人物到皴法,《千里山河图》用新旧技法绘就一片青山绿水,王希孟用心推测大自然,从中领会山川之理,为后人留下永恒之美。
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四月的第一天,崇政殿内急忙踏入一小我私家,他身穿绯色罗袍、头戴进贤冠,手执笏板,正是当朝宰相蔡京。这已是蔡京第三次拜相,由于推行新政受到旧党弹劾,他已两次被撤职,前一年徽宗才刚把他从杭州又召回京师,再次入相。
对于天子,蔡京是相识的,一时的失落不外是东山再起的韬光养晦,自己必将再起,其势更烈,赵佶终究是需要自己的。但伴君如伴虎,复相不外几个月,终究小心为上,想到这里,蔡京整整冠服,踏入崇政殿。
三呼万岁叩拜后,抬头视察天子脸色,蔡京松了口吻,今天官家心情不错。果真,赵佶一团和气,今天他召来蔡京,为的是赐画,所赐的正是王希孟刚完成的那一幅画卷。赐画这事,不是第一次,在徽宗一朝,经常宣群臣一起 “观御府书画”,也会犒赏御制书画,这无疑是一种恩情。不外这次,有些纷歧般。
蔡京事后仔细追念当天的场景,这幅画的作者叫希孟,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,甚至还没进入画院。不外言语间徽宗显得对他颇为嘉许,向他详细先容了这样一位身份低微的年轻画师,固然重点还是天子本人是如何慧眼识才,谆谆教诲,希孟才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画出这样一幅杰作。最值得回味的,还是天子赐画时对他说的一句话:“天下士在作之而已”。
想到这里,蔡京在卷末挥毫疾书,题下后记:政和三年闫四月一日赐。希孟年十八岁 ,昔在画学为生徒 ,召入禁中文书库,数以画献,未甚工。
上知其性可教,遂诲谕之,亲授其法,不逾半岁,乃以此图进。上嘉之,因以赐臣京,谓 “天下士在作之而已”。
怎么明白这句“天下士在作之而已”呢,这句话的本意能明白成:人都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,不停做下去,便会成为君子,习惯与天性徐徐养成,也就成为自然了。联系徽宗指导王希孟出结果这件事,能明白成:天下的事情,也没有什么难的,纵然像希孟这样曾经失败的人,只要自己振作起来,经由我一番指点,不也能画得很好嘛。但对于蔡京来说,却有点微妙,自己的处境联系到王希孟的境遇,是不是能明白成天子对自己的勉励呢?蔡京此前两度被罢相,正对应希孟的“数以画献,未甚工”,徽宗并不计算,亲自指点希孟,终于干出点结果。
如今徽宗也再次召回了蔡京,并对自己说这番话,是不是希望自己能效仿希孟,根据天子的指示去做,那就行了。蔡京投徽宗所好大兴花石纲的事,大家都比力清楚了,他也是个情商极高的人,除了花石纲,他所主持的第三次兴学——崇宁兴学,是宋朝三次兴学中最乐成的一次,是对教育制度的一次革新,它注重学校教育,扭转了过于重视科举取士的毛病,画学也是崇宁兴学的结果。取得过一些结果,也遭遇过不少挫折的蔡京,面临天子送给他的这番话,心下是什么想法,可以想象。
所以,蔡京工工致整写下后记,记载皇上的诲谕,表现自己记下了这番话。另外,蔡京获得此图,肯定也要拿出来给人鉴赏,卷末的后记是很是显而易见的内容,也能作为自己受到皇上宠信的证据。因此,这幅图,除了艺术上的意义,还要思量到其时的政治意义,它也是北宋政治生态在一个角度的反映。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山河画卷,就是这幅《千里山河图》,在近100年的时间里,它仅仅展出过四次,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。
展出有多火呢,其实也没有多火,也就要排队4小时而已:因为大家看完后,都表现物有所值。许多人看完后,吃着利便面再排4小时的队,就为了再看一眼。一幅《千里山河图》,在北宋后期将青绿山水推向了又一个岑岭,也是后人无法逾越的岑岭。
它给我们展示出的,另有亡国之君宋徽宗对书画痴迷的一面、弄权奸臣蔡京坐卧不宁的一面、另有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迷之人生,这些在《国家宝藏》里也都被演绎。大作旷世,大才旷奇,《千里山河图》,就是一幅来自北宋后期的平行世界。如果再次听到有《千里山河图》展出的消息,100年最多看4回,您还能看到几回,不要犹豫,盘它!如果您没时间,也可以看看下面这套书,尤其是给孩子看,从博物馆相识历史,相当不错。
本文关键词:国家,宝藏,第,一季,一集,《,千里山河图,》,最新平台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app下载-www.jsxbjx.com